还记得国中时,公民课本里头有一句话:「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标準」,过去的我,一直将之视为真理,如今仔细深思,才发现原来这一句话,其实充满许多问题。到底什幺是道德呢?合乎法律的事情就一定是道德的吗?不合法的事情就一定是不道德的吗?
在戒严时代的台湾,集会游行是一件不合法的事情,但若就「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标準」来看,那幺集会游行在当时,便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;但到了今日,它却成了一件合乎道德的事情。道德岂是一个能够如此轻易改变的东西呢?而集会游行不合乎道德,听起来似乎也让人觉得怪怪的吧?
那幺,到底什幺是合乎道德的事情呢?我们又该如何追寻自己的道德标準呢?朱家安的《护家盟不萌?》这本书,採用浅显易懂的方式,让我们了解何谓道德哲学的思考方式,并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观。
这一本书的第一章,便道出整本书的精华:「正因为目前没有任何的宗教或是规章,能够提供我们绝对的生命意义;因此,在『他人不会因为你选择的生活方式,而受到不公平的损失』的这个前提之下,我们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命意义,而『为了公平起见,我们应该尽量维持大家有同等机会和资源,去尝试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。』」
但是,怎幺样才算是「不公平的损失」呢?朱家安在书中从各个角度切入这一点,例如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议题:「什幺样子的行为才算是歧视呢?」、「什幺是负面的刻板印象呢?」,这些看似常见的词彙,许多人却从未理解过其中的意涵。
就以「刻板印象」这个词为例好了。刻板印象,其实是一个中性的词彙,社会心理学将之定义为:「人们对于一群特定的人、事、物的特定看法。」这个看法可以是正向的、中性的、负向的。例如说:「通常狗都有四只脚」,便是一个中性的刻板印象。当然,出了车祸的狗、基因突变的狗,可能就不是四脚狗,但无论如何,「通常狗都有四只脚」这个特徵,是我们辨识「狗」这种生物时,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。因此,刻板印象对人们而言,是一个必要的存在。
但是,负面的刻板印象,却有可能让特定的弱势族群,无法公平地享有同等的机会和资源,去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。例如:「同性恋都有多重性伴侣」,这句话不但是负面的刻板印象,更有可能是个错误的刻板印象。关于这方面的论述,朱家安在这本书的第五章当中,会详细地带读者好好讨论一番,我在这里就先不破梗了。
对我而言,这是一本很好的道德哲学生活指南,正如同朱家安所说的,很多人会觉得学哲学没有用,是因为读哲学的人无法有效地在生活中应用哲学讨论。但是,思考自己的生命该如何过活,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力──我们应该要照着社会的期许去生活呢?或者走出自己的道路呢?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呢?这是每一个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,都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;而将道德哲学活用到生活之中,正有助于我们达成这个目标。
着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柯尔柏格(Lawrence Kohlberg)曾经提出「道德推理(moral reasoning)发展阶段」,在他的理论当中,单纯遵守社会规範,避免受到权威者的谴责,仅仅是道德发展六阶段当中的第四阶段而已;但在现今的社会当中,有许多人却只停留在这个阶段,很少去思考我们所遵循的规範,背后的意义是什幺呢?它是一个合理的规範吗?就我看来,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。在他的理论当中,最高的道德发展阶段,是我们能够超越现有的社会规範,找到心中的那一把尺,即便那把尺可能和既定的法律不合、主流价值观不合,我们依然能够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」,依循自己的理念活着。而思索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观,正是《护家盟不萌?》这本书带给我的珍贵礼物。
每个人,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,而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,将使我们的活得更为富足。
Psydetective(猫心侦探)我是猫心侦探,很喜欢猫。猫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,兼顾孤傲与温柔,就如同心理师一般,在和个案保持界线的同时,温柔的陪伴个案成长。